丰镇月饼
丰镇月饼历久不衰,誉满晋蒙,近几年的制作更是经过不断实践,不断地改进技术,要传承传统配料和技术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达到口味甜美,形色俱佳,更具有独特浓厚的北方风味,塞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丰镇月饼传承着中华文化,源源流长。月饼,顾名思义就是远古祭拜拜月神的饼式供品。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团圆,天圆地方即融为民族文化的底蕴。史书曾有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果饼必圆”。八月十五中秋节,也叫团圆节,月饼和果品全部是圆形。民间乡俗,以月饼相赠,取团团圆圆之意。
月饼起源很早,大约在周代就有,西汉史游著《急就篇》载:“饼饵麦饭豆羹”,把月饼同中秋节完美结合是明朝年间。清代《燕京岁时记·月饼》载:“至供月,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有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月饼在北方称作胡饼、宫饼、丰收饼。民间多沿用晋人月中有玉免捣药的传说,祭供月神时,供品月饼要配有画着兔儿爷神像的月光纸或泥塑彩绘兔像。一些心灵手巧的制饼大师还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刻在月饼上。八月十五中秋节,不仅民间供月神、吃月饼,就连清廷皇宫也不例外。紫金城中的乾清宫和御花园都设案祭月,以月饼堆成山形,皇帝亲自拈香祭拜。
丰镇地处边塞,月饼的制作完全秉承了胡饼制作的正宗。原料只用面粉、胡油、食糖和少量碱面揉和烤制。丰镇月饼誉满长城内外,其特点是焦黄松软、香脆可口、绵甜悠长、油而不腻、常吃常新。丰镇月饼刚出炉时,饼内层次分明、面锋如刀、入口松化。久而藏之于瓮坛,则松软柔和、绵甜适口。倘若在坛瓮之内放些许美酒、香果,那更是闻之四溢飘香,入口满嘴果香。近年来,许多商家况相增添高档装潢,包添各种美馅。但丰镇月饼一保自己平实厚道的传统,不为形式华丽所诱,仍以一贯的朴实无华,表里如一,品格厚道,香绵甜脆之品质傲立于塞外关内。更有甚者,丰镇月饼的独特之处是这饼只能在丰镇境内制作,如去市外或呼市和大同,同样的原料、同样的师傅,同样的配方,竟然做不出具备丰镇特色的月饼。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镇月饼的品质恐怕要归功于丰镇独特的优质地下矿泉水之缘故吧。
丰镇月饼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不像广式、京式月饼制作有繁杂程序,但丰镇月饼的制作工艺和配料却秉承了其独特风格。丰镇月饼烤制中面与油常量不变,以为立祖,糖和其它辅料稍有变化而不致呆板。加了芝麻的月饼烤熟后在北方纯朴中也具有南国清香的鲜美。如加蜂蜜,月饼极有花香袭人;如加入红糖,月饼则更加敦厚;如加白砂糖,则有糖粒夹在饼中,更加清脆;如加绵白糖,则绵甜适口;如加冰糖,纯厚中则显冰清。
清朝和民国时期,丰镇人称作月饼等细点的店铺为炉食铺。炉食铺资本大,门面齐整。清末时,丰镇城内较大的炉食铺就有十几家;民国年间较有名气的炉食铺有火车站前的“盛记”和“同义兴”两家,它们主要制作经销提江、上红、翻毛、京点心,每逢中秋节前它们大量烤制丰镇月饼,十分畅销。分布在城内各处的有名气的炉食铺有天福楼、文星楼、兴盛丰、三义楼、康寿圆、天福钰、春生元、天裕明等,这些炉食铺主要是常年制作和经销丰镇月饼。
丰镇月饼近年来发扬光大,极具规模,但仍传承着手工制作的工艺。每年农历七月下旬,丰镇加工月饼的作坊竟开炉,至八月十五停炉。届时市区内上百家加工作坊,遍布市内。丰镇月饼除本市人食用外,也馈赠亲朋好友;但绝大部分销往山西和内蒙各地;近年来,也远销上海、深圳等地;有的父母为寄托对儿女的思念之情和期盼团圆之念,把月饼寄给远在国外的儿女。
按照现代科技的分析,丰镇月饼的烤制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主料面粉在70oC以上时,蛋白质就开始发热变性而逐渐凝固,其筋力逐渐降低,以至随蛋白质的变性而完全失去筋力,达到膨胀、酥软。面粉内的淀粉的在60oC以上时,淀粉颗粒不但膨胀,而且破裂,进入糊化阶段。颗粒体积比在常温下胀大好几倍,吸水量增大,粘性增强,并开始溶于水,成为粘性很高的溶胶。温度越高,溶胶越浓,增强了膨胀度和松脆性。淀粉的分解物在烤制时形成糊精,可使制品具有表面和焦黄鲜艳的色泽。
丰镇月饼使用纯胡麻油。胡麻生长在当地,加工在当地,榨出的胡油甘醇、厚实、味浓。用它来加工月饼厚朴原味。胡油和食糖在高温下融合地和面搅匀,揉成面团,作成扁圆状烤制,成品不但酥松,而且有层次,这是其它月饼所不具备的品质。在烤制过程中,月饼面团利用油渐的传热作用,可使其产生香、脆、酥、松的品质和味道。
丰镇月饼在丰川大地上流传几百年而经久不衰,是它特有的风味和品格所决定的。在现代化的加工条件再加以合理开发,定能发扬光大,为中华美食增光添彩。
来自哔咔漫画
草原文化zhagr.com
哔咔漫画
特产加盟批发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