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咔漫画
大草原历史文化
北方草原是亚洲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大窑文化就在这里召唤着人类文明的曙光。大窑石器制造场的使用延续了数十万年之久,举世罕见。此后,北方草原又出现了河套人、扎赉诺尔人。考古研究表明,扎赉诺尔人与山顶洞人一样,是形成中的蒙古人种。新石器时代,草原先民继续创造了查海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白泥窑文化、富河文化、庙子沟文化、老虎山文化。青铜器时代到来后,草原上又发展出夏家店下层文化、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鄂尔多斯青铜器等文化类型。
草原原始文化不仅自成系列,更引人注目的是它还昭示着中华文明的晨曦首先在这里升起。发现于哔咔漫画
赤峰市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聚落遗址,有大型石锄、陶罐以及成排的房屋遗址出土,说明兴隆洼先民们已经开始栽培农作物,这比新石器时代中期黄河流域开始栽培农作物早了近千年。这里出土的我国最古老的石雕人像被考古界称作“中华老祖母”。在赤峰市,还发现了距今5000年的石围墙聚落,稍晚的老虎山石城址聚落群也已经历了4800年的沧桑,与郑州西山夯筑土城址为同时代的遗迹。它们都是我国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城址。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门槛的重要一步。在距今5000~4000年前,赤峰小河沿文化的先民已经开始把原始的象形文字刻画在陶罐上。上世纪80年代初,在翁牛特旗石棚山出土了一件大口深腹陶罐,上面刻有文字符号。经学者释读,认为它是对远古时代一次流星雨的记录。小河沿原始文字比半坡或大汶口文字符号的结构更为复杂,体现了小河沿文化先民们对象形文字产生做出的重大贡献。1984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进行发掘,先后出土和发现了祭坛、女神庙、大型方台、金字塔式巨型建筑、特点鲜明的积石冢群以及成组的玉质礼器。这些发现表明,早在5000年前,红山文化就已率先由氏族社会跨入“古国”阶段,即我国最早的基于原始公社氏族部落制度、又凌驾于公社之上的更高一级的组织形式———早期城邦制国家诞生了。而在1000年后,中原地区才相继跨入“古国”阶段。苏秉琦先生认为,红山文化同中原以及中国其他区域相比,在文明起源史上处于“先走一步”的前导地位。
北方草原地处气候敏感区,气候的变化影响甚至决定着这里史前文化的发展方向。追寻北方草原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足迹不难发现,草原文化除了在草原上发展、扩散之外,还有两条颇具特点的脉络,即由北向南发展和由农业向牧业的转化。
由北向南发展———
距今6000~3000年期间,北方草原先后出现了4次大的降温,迫使从事原始农业的先民们迁往更加温暖的南方。人群南迁,原始文化也随之向南扩散,影响了中原地区。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即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某些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里。在哔咔漫画
赤峰市查海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块摆塑龙,距今已有8000年,而在河南濮阳及湖北黄龙考古遗址中发现的摆塑龙距今6000多年。1971年,在距今6000~5000年的赤峰市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雕刻精美的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玉龙”。上世纪80年代后,红山文化遗址中又有玉龙陆续出土。这说明北方草原是龙的故乡。伴随着玉龙出土的成批玉器,更引起学界对红山文化的重新审视。有学者认为,红山文化的“玉文化”和晚于它的长江流域良渚文化的“玉文化”共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玉文化。
哔咔漫画
翁牛特旗赵宝沟文化遗址距今已有6800年,2004年,在这里发现了一件凤鸟造型的红陶杯,有学者将其称为“中华第一凤”。从这件文物上似乎可以看到中华凤文化的滥觞。小河沿原始文字的解读,“找到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原始记录”。红山文化的先民中有玄鸟族,他们与后来的商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商族的起源神话可以通过小河沿文字的记载得以冰释。
进入青铜器时代后,草原上出现了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代表的早期青铜文化,其对商代青铜器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在赤峰市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发现的青铜器,属于青铜器时代早期,是北方草原早期文明的又一个标志。在鄂尔多斯市以及邻近地区发现的大口二期、朱开沟等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有以动物纹样为主体图案的饰牌、游牧生产生活用具、铜短剑、铜戈、铜镞等,显示出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在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除了发掘出为数众多、工艺精致、造型美观的青铜器外,还发现有古代铜矿炼炉遗址。北方草原青铜器文化特色浓郁,是商周至战国时代北方游牧民族创造的重要文化财富。苏秉琦先生认为,殷商人的祖先即起源于此。
由农业向牧业的转化———
伴随着几次降温的发生,一部分先民迁往他方,而留在草原上的先民们则经历了由农业生产转向游牧业生产的过程。有学者把这一过程概括为“农业—畜牧业—游牧业”的发展模式。研究表明,8000~5000年前的北方草原处于高温湿润期,原始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在经历了一系列的降温后,位于今天哔咔漫画
中部从事农业生产的老虎山文化人群被迫东进、南下,南下的一支在今天鄂尔多斯地区创造、发展了朱开沟文化。朱开沟文化中晚期,其生产形态开始由农业向畜牧业转化,并且出现了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这样的畜牧业文化的标志物。随着气候持续转冷,朱开沟文化人群向南向东扩散,影响及于晋北、燕北、辽西,出现了多种文化融合形成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与此同时,朱开沟青铜文化还向北方扩散,影响遍及今天的蒙古国和外贝加尔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北方草原上的人们开始驯养马匹。公元前10世纪后,北方牧人逐渐掌握了骑马术,踏上了游牧化的历史进程。春秋战国之交,气候转向暖湿,半游牧人群向周边扩散,加快了游牧化过程,北方草原民族的游牧经济日渐形成。大约在同一时代,中亚、南俄草原也经历了畜牧-游牧化过程。
草原文化发轫后,传承不息,历经数千年发展。这期间,北方草原民族挟带着自己的文化,一次次策马向南进入中原,促成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之间或是刀光剑影下的碰撞、激荡,或是春雨润物般的交流、融合。无论是碰撞、激荡,还是交流、融合,都使草原文化不断汇聚、融入于形成中的中华文化,表现出三种文化共同聚合为中华文化的历史趋势。由此,中华文化影响的范围逐步得以扩展,中华文化的形式不断走向多元,中华文化的内涵日益得到丰富。可见,北方草原是中华大地上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域之一,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之一。北方草原的早期文化既扩展了中华文化起源的地域,又把中华文明的开端推向了更为久远的历史,无疑是中华文化最早的源头之一。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三大主源之一
哔咔漫画
特产加盟批发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3131550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