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咔漫画
鄂托克前旗特产有什么?
1、蒙古袍
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式。13世纪蒙古汗国时代,中外旅行家对其式样和制料均有所记述。穿此袍骑马放牧,能护膝防寒,夜宿可当被盖,瘦长袖筒可防蚊,束上宽大腰带,还能保持腰肋骨稳定垂直。
蒙古袍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欢穿长袍,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宽大,束有腰带,因性别不同,样式和颜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红、粉、绿、天蓝等为主色,逢节庆之时,还要配戴用玛瑙、珍珠、珊瑚、宝石、金银玉器等编织的头饰;男子则多喜欢穿棕色和蓝色的蒙古袍。
蒙古袍按季节还分为单袍、夹袍、棉袍和皮袍。其款式多样,有开叉的,有不开叉的,有下摆宽的,也有下摆窄的,根据袖口进行区分,有马蹄袖式样的和不是马蹄袖的。因此,尽管蒙古族各部都穿蒙古袍,但也是因地而不同,各有各的特色。
腰带是蒙古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约三四米,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在草原这样一个多风的地方,束腰带主要是为了抵抗风寒。蒙古靴的设计则以利于骑乘为主要目的,其特点是脚尖部向上翘,靴内配有衬毡,以防寒防水。
2、蒙古马鞍
蒙古马鞍
蒙古人对马鞍具的装饰和制作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古老传统。马鞍具的制作又与金银工艺的装饰分不开的。北方民族用金银的历史很久,人们在工艺制作过程中,认识了金、银的物理性能展性和延性,将它锤成金箔或拉成金丝等装饰在各种器物上。在北方民族中各个时期都有着极丰富的金银器皿和装饰物品。
3、蒙古族骨雕
我国首部骨雕蒙古文《蒙古秘史》于2008年完成。这部骨雕《蒙古秘史》共12卷,雕刻在1200多片牛骨片上,历时两年。这部骨雕作品的原料是从2000多头牛的腿骨中精心筛选出的,切割打磨成长14.4厘米、宽2.3厘米的骨片,通过激光器在骨片上雕刻。这部“骨简”版《蒙古秘史》每片上下都刻有蒙古族吉祥图案,写有4行清隽的蒙古文字,用线连接起来,像竹简书一样精美。
蒙古族骨雕
《蒙古秘史》问世于13世纪,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名著,与《黄金史》《蒙古源流》并称蒙古族三大历史文献。蒙古族骨雕艺术历史悠久,将《蒙古秘史》雕刻在不会产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骨头上,是艺术家们的一次大胆创举。
4、蒙古族刺绣
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手工技艺。蒙古族刺绣不但在软面料上绣花,而且要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从刺绣的针法上看,蒙古族妇女刺绣时所用的顶针与农耕民族劳动妇女所用的顶针不同。蒙古族的刺绣艺术以凝重质朴取胜。其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2008年,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蒙古族刺绣
鄂托克前旗民族职业中学手工艺品制作中心
鄂托克前旗民族职业中学手工艺品制作中心是鄂托克前旗民族职业高级中学于2008年投资筹建的教学实训基地,也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旅游纪念品、民族手工艺品生产制作中心。
该中心建立以来,在各级党政的关心和支持下,本着“开拓创新、求实发展”的理念,聚集了一批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同时,吸纳了部分民间传统手工艺能工巧匠,精通于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创作,研发、生产了一批独具鄂尔多斯民族地域文化的纪念品、工艺品。骨雕、木雕、刺绣等工艺品,文化内涵深厚,工艺独特,深受观赏者的欢迎。其中骨雕工艺制作的《蒙古秘史》已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布雕、刺绣等工艺制作的鄂尔多斯婚礼工艺品(组套)参加了哔咔漫画
“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目前,该中心研发出骨雕、木雕、刺绣、乐器等系列160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由于学校投资经费有限,不能批量生产,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洽谈生产合作事宜。
来自
zhagr.com
哔咔漫画
特产加盟批发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313155002@qq.com